Eppendorf :实验结果不准确,排查所有因素,你是否忽略了这个!
刚进实验室的“小菜鸟”,对实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往往难以把握,要素太多,防不胜防!
实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却方法上的误差,试剂、生物样品、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和操作、塑料耗材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塑料耗材遍布实验室,离心管,微孔板,吸头等,都是它的家族成员。
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会关注到塑料耗材的纯度,离心管或者 PCR 管的密封性以及离心稳定性,却往往会忽略塑料耗材可析出物带来的影响。
有科学数据表明,可析出物可能具有的生物效应,会成为许多分析系统误差的来源。
误差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没发现误差源头在哪!小 E 今天就来帮大家详细解析如何避免塑料耗材可析出物造成的分析误差。
►►►
什么是塑料耗材可析出物?
塑料耗材可析出物是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从塑料耗材释放到样品或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如:在标准储存条件下,从包装析出到药物制备液体中的化学物质。
根据实验室的不同条件,析出物的析出过程、物质类型以及数量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可能会对分析实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特别是在基于工作板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可在不同的孔中观察到析出物的不同析出水平。随着移液步骤或样品处理步骤的叠加,析出物产生累积效应,即使塑料耗材与样品接触时间很短,也可能导致产生生物活性污染物影响实验结果。
析出物主要来源
析出物主要来源于塑料耗材的材质以及生产过程。大多数实验耗材材料都是基于石油化工单体制造的聚合物,常见的有聚丙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
这些耗材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添加各种化学物质,以促进聚合、改变耗材特性,或者是为了提升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如:润滑剂及脱模剂可加速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抑菌剂可用于防腐;表面活性剂可以让有色耗材颜色均匀等。
►►►
可析出物是如何影响实验结果的?
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显示: 这些异质性的化学物质可能会显著地影响到实验结果,并成为检测系统的误差来源。在实验中,这些物质会减缓蒸发速率,使吸光度读数偏离,导致错误的 DNA 定量。其中一些脱模剂对于酶活性以及受体结合等生物实验的结果也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添加剂的析出会影响到生物分析结果,从而干扰到科研人员的实验分析。
以 DNA 的吸光度变化为例:
A. 在 100 ℃ 温度下加热 30 分钟,耗材中有可吸收紫外线的化学物质析出到水中
B. 在不同温度下的析出度
C. DNA 吸收光谱的改变:95℃ 下孵育 30 分钟后 DNA 的吸光度变化(-Δ,没有热量;+Δ 加热样品)
针对以上这些添加剂,采用优质材料、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极大地减少实验变量风险。
►►►
Eppendorf 高品质耗材
Eppendorf 耗材均采用更高质量的纯聚丙烯(PP)制成,不含抑菌剂、塑化剂和乳胶,有效减少析出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保证实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在生产工艺方面,Eppendorf 同样重视生产所用的设备及模具,采用高级抛光磨具,不使用油酸酰胺、硬脂酰胺等脱模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染料也不含有有机添加剂和重金属,不仅让实验结果更为稳定,更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严格的质量控制
Eppendorf 耗材严格按照国际标准 ISO 9001 和 ISO 13485 进行生产,持续的质量监控,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批次稳定性以及产品纯度。
质量控制体系包括:
▲ 产品生产区粒子监测和生物负荷测试
▲ 验证和盲点测试
▲ 产品特性的控制
▲ 经所有质量测试成功后才释放产品
▲ 第三方实验室对特定纯度产品(生物纯级及 PCR 洁净级)的批次认证等
(使用 Eppendorf 离心管在不同温度下水的吸光度测量实验,水的吸光度几乎不受影响)
Eppendorf 不断优化材料和生产工艺,坚持更高的耗材产品品质,只为助力科研人员的实验达到更好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 上一篇:重磅消息!大龙校准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 2022/5/30
- 下一篇:疫情再升级,核酸检测如何更快速准确? 2022/5/30